北京知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83;
摘要:围绕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危险因素识别与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构建理论框架,强调对象边界清晰与机制协同统一。文本以资产通道行为三维要素为骨架,提出分类判据与图谱化表达,阐明由边缘自治吸收快变扰动、由中心协调修正慢变偏差的组织方式。方法侧重分区分级与最小权限,配合多要素认证细粒度审计与策略编排,实现识别决策执行闭环,提升系统韧性与可恢复能力。体系强调统一术语一致口径与证据留痕,使识别结果能够直接映射到控制动作,评估体系与治理流程共同作用,促成长期稳定改进与可验证成效。方法不依赖具体案例与现场数值,以原理与约束推导可执行路径,强调边缘自治与中心协调的分工配合,使体系具备自我校准与渐进演化能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危险因素识别;网络安全技术;纵深防护;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冯云婷,李攀,李景景,等.电子信息工程中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软件,2025,46(02):4-6.
[2]郭鹏.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及其安全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9):9-10.DOI:10.19772/j.cnki.2096-4455.2021.9.005.
[3]尹标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威胁检测[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5,(07):157-159.
[4]李娟.电子信息工程潜在的安全隐患与防护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5,27(0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