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65 84368249info@juzhikan.asia
场地防渗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
  • ISSN:3060-8570(Online) 3060-8767(Print)
  • DOI:10.69979/3060-8767.25.03.033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场地防渗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
徐敏1 徐一新1 缪殷君2 苏海刚1

1江阴市江堤闸站管理中心,江苏江阴,214400;

2江阴市河湖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中心,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固废堆场防渗技术存在的施工复杂、成本高、防渗效果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水平与垂直防渗协同的复合结构施工方法。该技术通过构建由垂直防渗墙、复合防渗结构、水平防渗系统和过滤排水系统组成的组合体系,创新性地将垂直防渗墙(厚度600-800mm,渗透系数<1×10⁻⁷)与水平防渗层(1.5mm HDPE膜)有机结合。其中复合防渗结构采用双墙覆盖板设计形成雨水收集空间,配合反滤层(级配碎石包)、过滤层(粗砂)和预埋排水管系统实现污染水体高效收集。水平防渗系统自上而下设置生态层、种植土、防渗膜及压实土层,同步实现防渗与生态修复。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较传统分项施工节省土建成本30%以上,垂直防渗深度可达不透水层1m以下,水平防渗结构压实度≥0.95,过滤排水系统可截留85%以上悬浮物。特别适用于矿山排土场、冶炼渣场等大型污染场地的综合治理,兼具施工便捷、防渗可靠和生态恢复三重优势,为固废堆场污染防治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关键词:场地防渗结构设计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海娜.垃圾填埋场工程防渗技术的设计与施工[J].新型建筑材料,2012(7):3.DOI:10.3969/j.issn.1001-702X.2012.07.016.

[2]汪亚军,徐丽,肖桂雨.新型防渗止水型式的设计与施工方法[J].水利技术监督,2021(011):000.
[3]郭宪,黄庭庭.垃圾填埋场工程的防渗技术设计和施工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