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方面研究的书籍。全书从课程思政体系概述出发,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目标;进而分析了其内容构成与多样化载体,强调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重要性。本书还着重于教学实施体系的搭建,以及新时代下育人体系的革新。本书在介绍课程思政教学科学设计的同时,探索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协同的新模式。面对“互联网+”时代,研究亦关注了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旨在为课程思政的深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促进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与全面提升。

前言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的研究,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这一体系的构建,需基于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与教育需求的深刻理解,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确保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与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在实践路径上,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灵活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之既符合学科逻辑,又体现思政要求。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与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将个人学术研究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以科研反哺教学,丰富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深度。此外,还需建立健全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既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评价其思政素养的提升情况,确保课程思政的效果可量化、可评估。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支撑,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书框架新颖,内容丰富,具有新颖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示范性和可读性等特点,便于从事相关行业的读者们参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谨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参阅了大量的相关著作和文献,在参考文献中未能一一列出,在此向相关著作和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同时也请对撰写工作中的不周之处予以谅解。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同行不吝批评指正。


作者信息

   张卫军,男,汉族,北京市,出生于1971年。199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现更为名为首都体育学院),200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比较体育。现就值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体育部。主要研究领域:学校体育学、比较体育、体育法学、体育哲学、学校体育伤害与预防等。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撰写射箭课程开设可行报告,并制定教育计划、教案。多次参与拍摄微课、慕课等相关体育课程建设。

   王春彦,女,汉族,北京市,1976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任教,副高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28年,有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市级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核心成员,多篇论文获得市区级奖项,朝阳区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曾多次被评为朝阳区“阳光杯班主任”称号,朝阳区“师德标兵”。


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探究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Curriculum

  者:张卫军 王春彦

责任编辑:谢敏

封面设计:王洋

出版发行: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

Singapore Juzhi Journal Publishing

  址:152 beach road #11-05 gateway east singapore (189721)

  编:999002

  址:http://www.juzhikan.cn/

电  +6584368249

  箱:info@juzhikan.asia

  787mm×1092mm 1/16

  15.5

  数:200千字

  次:20251月第1版

  次:20251月第1次印刷

  号:978-981-94-2064-3

  价:SGD 20.00


目录

第一章  课程思政体系概述

第一节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功能

第三节  新时代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重大意义

第二章  课程思政的内容与载体

第一节  课程思政的主题

第二节  课程思政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课程思政的载体

第三章  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节  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的增强

第二节  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

第三节  教师的课程思政激励机制的建立

第四章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

第一节  教育计划制订与课程设置

第二节  教育教学方式、手段和材料

第三节  教育评价和考核体系建设

第四节  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建设

第五章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育人体系建设

第一节  学生生命教育

第二节  学生诚信教育

第三节  学生廉洁教育

第六章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

第一节  公共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  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实践类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第七章  课程思政与各学科专业课的协同模式

第一节  协同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课程思政与各学科专业课的协同路径与优化

第八章  互联网+时代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思政课改革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思政课程教育者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Copyright  ©  2024-   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