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
孙嘉蔚,一位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革新与发展的青年作者。从幼年时期起,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深入研究古代经典文学、哲学和历史。她意识到,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不仅需要被继承,更需要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得到创新与发展。在他的研究和创作中,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将古老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她强调,文化的革新并非全盘否定过去,而是通过批判性地继承和转化,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作品涵盖广泛,从对儒家思想的现代解读,到对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创新应用,每一部都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再创造的能力。孙嘉蔚不仅是一位作者,还是一位实践者。她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并经常举办工作坊,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和文化爱好者。她始终相信,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与革新。在当代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孙嘉蔚也关注如何通过全球化的视野,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她主张通过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增强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孙嘉蔚通过研究,努力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动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未来也将继续以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做出更多贡献。
裴泽辉,1997年生于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2021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攻读戏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戏剧影视表演,师从杨佳;在校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关于藏族表演台词演教学访谈录——以2017级上海戏剧学院藏族班台词教学为基础》收录于《西藏艺术研究》2022年第3期,代表舞台剧作品《有害垃圾》《通往山巅的十字路口》。
马玺博,男,1999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儿时喜好绘画,并走上了美术创作的道路,励志将眼中的世界、心中的真我、感受全部展现于绘画艺术之中,后来经多番尝试,最终走上了摄影创作的道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爱好者,外国文学、外国建筑爱好者,自然爱好者。曾在河南、北京、山西、四川、甘肃等地区拍摄传统古建摄影作品集,2019年在埃及拍摄古老文化摄影作品。2017—2023年期间游走中国各地,拍摄中国自然风光。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立志将“真、善、美”融入作品。认为艺术是内心外化的舞台,毕业之后开始尝试表演和导演方向,在上海戏剧学院多次出演学生作品中的戏剧角色和舞美设计。在表演艺术的表现过程中,产生人戏合一的思考。并不认为演戏是假,生活是真。而是演戏与生活其实都是虚假的,只有人们在这个世界的体会和悲悟是真实的,只有人的灵魂是真实的。个人爱好兴趣广泛,喜欢击剑、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等运动,热爱动植物。最喜欢的动物是长颈鹿和孔雀。除此之外,还很喜欢拍摄天象,对各种自然形成的云雨奇观爱不释手。
程楚贻,性别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毕业于渤海大学。2024年考入大连大学美术与书法专业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在本科期间获得学院辩论赛团体一等奖,实习期间获得满勤证书。爱好阅读小说,如江南的少年热血作品《龙族》等。喜欢写字与涂鸦,喜欢散步,听音乐,喜欢宠物。希望生活平淡顺利,世界和平。
简介
本书首先探讨了当代影视文化与导演艺术的融合,分析了影视艺术的概念、特征以及文化背景,并着重讨论了导演在构思艺术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书中剖析了当代影视的创新发展趋势,强调了电影与美术的紧密联系,并对影视作品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影视表演领域,本书详细阐述了表演前的准备工作、镜头前的表演技巧以及美学思考,为表演艺术的深入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书中还介绍了高校美术教育的方法与实践,探讨了教学特点、原则、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此,笔者撰写此书,本书约20万字,共七章,孙嘉蔚负责撰写第一、二、三、四章内容(共计约7.6万字),裴泽辉负责撰写第七章内容(共计约5.1万字),马玺博负责撰写第五章内容(共计约4.7万字),程楚贻负责撰写第六章内容(共计约2.6万字)。本书中特别强调了美学与美术教学的融合,以及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视角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