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传承问题,探讨了非遗与文化旅游的融合途径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书中详细论述了非遗的分类、特点、传承规律,以及在商业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弘扬方式。进一步,作者着重探讨了非遗品牌化战略,以及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对历史文化名镇、音乐和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方法。全书旨在为非遗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策略,以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本书是一本集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于一体的专业书籍,可作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的阅读参考用书,希望能为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策略探究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前言

在文旅融合的广阔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开发策略成为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文化智慧与艺术精髓,其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为旅游体验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宏观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策略构筑了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政府引导、企业创新、社会参与等多维度力量的紧密协作与共同努力。首要任务是全面强化非遗资源的普查与评估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准绘制非遗图谱,为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积极探索非遗的创新活化路径,通过设计思维、数字技术等手段,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造出既具文化底蕴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与体验项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新生态,让游客在游览中体验非遗魅力,在体验中传承文化精髓。同时,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支持,完善非遗保护体系,确保非遗在开发利用中得以活态传承,避免文化断层。还需积极促进跨界合作,引入教育、科技、媒体等多领域资源,拓宽非遗传播渠道,提升非遗品牌影响力。通过举办非遗展览、文化节庆等活动,搭建非遗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增强社会对非遗的认知与认同。最终,将非遗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产业中的璀璨明珠,不仅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

本书是一本集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于一体的专业书籍,可作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的阅读参考用书,希望能为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策略探究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谨在此表示感谢。同时参阅了大量的相关著作和文献,在参考文献中未能一一列出,在此向相关著作和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同时也请对撰写工作中的不周之处予以谅解。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同行不吝批评指正。


作者信息

孙嘉蔚,女,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爱好非遗工艺,美术,社会学,民族学等,是一位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革新与发展的青年作者。从幼年时期起学习美术,舞蹈,戏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开始深入研究古代经典文学、哲学和历史。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努力致学,力图塑造出经典的文化形象

孙嘉蔚,一位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革新与发展的青年作者。从幼年时期起,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深入研究古代经典文学、哲学和历史。她意识到,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不仅需要被继承,更需要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得到创新与发展。在他的研究和创作中,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将古老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她强调,文化的革新并非全盘否定过去,而是通过批判性地继承和转化,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其作品涵盖广泛,从对儒家思想的现代解读,到对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创新应用,每一部都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再创造的能力。孙嘉蔚不仅是一位作者,还是一位实践者。她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并经常举办工作坊,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和文化爱好者。她始终相信,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与革新。在当代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孙嘉蔚也关注如何通过全球化的视野,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她主张通过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增强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孙嘉蔚通过研究,努力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推动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未来也将继续以创新的思维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做出更多贡献。


图书在版编目(CIP) 数据

  名:文旅融合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策略探究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者:孙嘉蔚

责任编辑谢敏

封面设计李飞  

版式设计:河南省希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

Singapore Juzhi Journal Publishing

  址:152 beach road #11-05 gateway east singapore (189721)

  编:999002

  话:+6584368249

  址:http://www.juzhikan.cn/

  箱:info@juzhikan.asia

  787mm×1092mm  1/16

  15.5

  数:200千字

  次:20248月第1版

  次:20248月第1次印刷

  号:ISBN 978-981-94-1055-2

  价:SGD 58.00

目录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与价值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类别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规律与特点

第二节 非遗传承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第三节 传承的动力及其实现途径

第四节 商业化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

第一节 文创产品设计内涵

第二节 非遗与旅游融合的驱动模式及机制建设

第三节 “非遗”的旅游开发模式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战略

第一节 品牌化与非遗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第二节 “非遗”的品牌化成长

第三节 “非遗”的品牌化战略建议

第五章 文旅融合视域下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第一节 城乡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二节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三节 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第四节 基于文旅融合的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第六章 文旅融合视域下戏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第一节 中国戏曲艺术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中国戏曲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第三节 文旅融合视角下戏曲遗产发展策略

第七章 文旅融合视域下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第一节 传统音乐基本理论

第二节 民俗舞蹈文化空间的知识本体构建

第三节 文旅融合视域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第八章 文旅融合视域下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第一节 民俗舞蹈数字化保护理论

第二节 民俗舞蹈文化空间的知识本体构建

第三节 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舞蹈产业价值与开发策略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Copyright  ©  2024-   新加坡聚知刊出版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